功能性子宫出血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杨甲三医案五
TUhjnbcbe - 2022/5/19 21:41:00

六、归脾汤加减治愈妇人崩漏一例

屈某,女,45岁。

初诊∶年3月9日。

主诉及病史∶两年前开始每届经行则淋漓不断,渐而为崩。西医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予服妇康片,如停用则血下不止。亦曾服用坤宝丸等药而未获效。

诊查∶面色萎*,精神倦怠,血下不止,量多色红,便秘难解,平素易生口疮。舌体胖,舌质暗淡,苔薄*,脉滑细。

辨证∶脾气不足,摄血无力而血妄行。日久则阴血亏虚,虚热内生。

治法∶培补脾气,养阴清热止血。拟归脾汤加减治疗。

处方∶*参10g、*芪、10g、白术5g、茯神10g、当归、10g、炙甘草6g、檀香、10g、旱莲草15g、女贞子15g、石斛15g、陈皮6g、桔梗15g、地榆10g、酒*3g、7剂

二诊∶出血已止,精神转佳。近两日又生口腔溃疡。原方去当归10g、檀香10g,加炒山栀10g清心脾之热,继服7剂。

数月后患者因工作劳累而复发来诊,仍以上方药治疗,血止后嘱其连服药一个月,以巩固疗效。

以归脾汤治疗妇人崩漏乃是常法,但杨老临证使用时有其独到见解。盖因崩漏日久,必致阴血亏损,阴血不足则虚热内生。此时若以全方而用。其如肉桂、木香等温燥之品,必更伤阴血,内热炽盛,热迫血行。况平温燥本身尚可助血妄动,故非所宜也。因此,杨老在使用时必弃温燥之品而酌加养阴清热凉血药物,如女贞子、旱莲草等,效颇佳。

七、清热利湿法治愈胆石症一例

覃某,男,32岁。

初诊∶年6月24日。

主诉及病史∶行B超查体时发现胆内有结石,遂以碎石术治疗,结石未能排出。诊查∶神倦乏力,溲*便干。舌质红,苔*微腻,脉小数。

辨证∶湿热蕴于中焦。

治法∶清利肝胆湿热。方以茵陈蒿汤合四逆散加味。

处方∶茵陈10g、山栀10g、大*3g(后下)、当归10g、柴胡8g、赤芍10g、枳壳10g、炙甘草5g、南沙参15g、蒲公英15g、赤苓15g、炙鸡内金15g,5剂

患者服上方药尽剂后,于7月13日行B超复查,发现结石由原直径1.5cm变为0.4cm。嘱再进数剂而愈。

此患者于查体时发现胆内有结石,经碎石后未能排出。就诊时患者无明显症状。杨老言;胆石症系中焦湿热为病,湿热蕴结,渐炼为石。治疗以清利肝胆湿热为法,方进茵陈蒿汤合四逆散,加蒲公英清热解*,炙鸡内金消积除石,辨证正确,用药精当,而效如桴鼓。

八、固表化痰法治愈过敏性哮喘一例

任某,女,57岁。

初诊∶年9月7日。

主诉及病史∶过敏性哮喘发病二十余年,每逢夏秋之交而发作。

诊查∶喷嚏连作,双目红赤,涕泪俱下,多汗,咳喘胸闷,痰多色白而不易咯出。舌质暗红,苔微腻水滑,脉滑数。

辨证∶表虚不固,痰湿内蕴。

治法∶固表化痰。方以玉屏风散合二陈汤加味。

处方∶生芪20g、防风10g、白术12g、陈皮10g、半夏10g、云茯苓12g、炙甘草6g、干姜5g、细辛3g、五味子10g、苏子梗各10g、前胡10g,7剂

二诊∶服药后喘咳减,痰易咯出,汗出正常。上方加桑叶15g,再进药7剂而愈。

过敏性哮喘系变态反应性疾病,此例病人经变态反应检查为对蒿粉过敏,医院进行脱敏治疗,未能控制。今年出现发作先兆(喷嚏目赤,涕泪俱下等),即求中医治疗。此病属中医喘证,病家多有动辄汗出、畏风怕冷、喷嚏不止、清涕如水等症状,继而咳喘发作,系表虚卫外失固,易受风邪,外邪引动内饮而为病。杨老抓住这一特点,化痰定喘之时必用玉屏风散固表祛风,使之卫外密固,外邪无以为犯,而病则无以为发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杨甲三医案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