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为他生一个孩子,我愿意拿命去*。”
“为了生个男孩,手术刀3次切开我的子宫,一共出了毫升的血。”
“作为一个女人,不生孩子有点不完整的感觉。”
1
林琴38岁,第3个孩子
失血毫升,是什么概念?
相当于人体内的血,换了三遍,而这只是生个孩子。
昨天,《人间世2》更新了第二集:生日。
历经一年半的蹲守拍摄,目睹了十几个家庭迎接生命的前前后后。
透过镜头,透过妇产科的窗口,我们终于明白:
生日的背后,是每一位母亲跨越生死的过程。
38岁的林琴,马上将迎来她的第三个孩子。
她开过两次剖腹产,这是她的第三次怀孕剖腹产。
但这次胎盘没长好,长到宫颈口,子宫下端了,而且还长到子宫肌层里去了。
医生诊断,孩子出生的过程,和胎盘剥离的过程,都可能会大出血。
《人间世》第二季虽然知道情况危重,但医生打开林琴腹腔后,还是倒吸了一口气。
林琴的胎盘,已经长到子宫肌层里,将林琴胎盘从子宫腔内剥离——
就如同将大树连根拔起,大出血不可避免的出现了。
短短10分钟内,林琴出了毫升血。
而一个人正常的血量,是毫升左右……
最要命的是,血根本止不住。
林琴已经输了毫升血,可血还是止不住。
粗血柱直接喷射而出,几分钟之内几千毫升血,马上就没了。
平时我们献血,一般都是毫升;
毫升血相当于30个人,站在那里一大片的献血量。
医生全力救治,可是血仍然止不住。
唯一的办法就只有切掉子宫,彻底锁掉子宫的出血点。
医生去和林琴丈夫沟通,丈夫犹豫再三:
“真的没有办法了吗?子宫真的保不住了吗?”
医生反复解释:“再不拿子宫命都没了,我觉得你老婆已经够不容易了……”
最终,丈夫同意签字,一边签字一边再次问到:
“真的没有办法保住子宫了吗?”
最终,林琴的子宫还是被摘除了……
她走了一趟*门关,带着“以命换命”的孤勇,换来了“母子平安”。
这天,林琴的剖腹产手术,一共出了一万毫升的血。
相当于体内的血换了三遍,生和死只差毫厘……
每一个母亲和孩子之间,都是生死之交。
每个婴儿能够来到这个世间,都是母亲以豁出生命的勇气换来的。
纪录片《生门》里的夏锦菊,和林琴的经历非常相似。
33岁的夏锦菊,被诊断为凶险性前置胎盘,通俗来说——
就是胎盘长在了上一次剖腹产手术的切口上面;
然后胎盘穿过子宫肌层,到膀
胱里面去了,手术风险很大。
可夏锦菊非常乐观,她轻松的笑着说:
“生孩子有什么好紧张的,我又不是第一胎。”
家人被她的快乐感染,也顿时放下了心,说说笑笑气氛温馨。
幸运的是,进产房后,夏锦菊很顺利的生下了宝宝。
可不幸的是,宝宝生出来的那一瞬间,夏锦菊一下子出血0毫升。
大出血根本止不住,尝试了多种方法无果后——
医生无奈地摘掉了她的子宫。
原本以为病情得到控制,可就在这个时候,夏锦菊的心脏突然停止了跳动。
医生紧急抢救,上除颤仪、做心肺复苏……手术室忙成一团。
经过紧急抢救,夏锦菊恢复了心跳……
正当所有人都舒了一口气时,她的心脏,第二次停止了跳动。
经过又一轮紧急抢救,夏锦菊的心脏终于又恢复了跳动。
但所有人心里都清楚,如果再有第三次心脏停跳,人就没了。
夏锦菊的丈夫,因为要忙生意,医院。
焦急等在手术室外,一直坐立不安的,是夏锦菊的父亲。
别人告诉他,“生的是儿子很健康”。
他说我不知道啊,我没问啊,然后眼睛又继续盯着手术室的方向。
这个一直念叨“母亲平安出来了就好了”的老父亲,等来的却是女儿的告病危书。
医生告诉他,“她出血七八千了,我们也一直给她输血,相当于她全身的血换了两次了……;
她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你要做好心理准备……”
医院的长椅上,掩面痛哭……
手术后夏锦菊被转入ICU观察,手术期间,她全身的血液相当于换了4遍;
手术后第三天,ICU里浑身插满管子的夏锦菊,这时累计出血已达1万8千毫升……
清醒之后的夏锦菊,不断抹着眼泪说:
“从没想过,这么危险的事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永远忘不了,在手术室里,医生大喊的那句:心跳不行了……
生产从没有百分百的安全——
对于每一位母亲来说,生孩子都是一场性命的*注。
吴莹25岁,先天性心脏病,怀孕7个月
25岁的吴莹,患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伴重度肺动脉高压。
从医学的角度来说,这样的身体条件,是不应该也不能怀孕的。
父母、丈夫、医生,身边所有人都劝她,不能要孩子。
吴莹自己却说,风险她都知道,但她还是愿意拼一把。
“我认为人生要是圆满,就是有个孩子。”
怀孕28周,吴莹和家人也吵了28周。
胎儿在肚子里渐渐长大,她的心脏负荷也日益加重。
再往后拖,好处是孩子可以再成熟一点,但是妈妈的风险,一天大于一天。
最后,医生只能决定,在胎儿不足月的情况下,为她进行剖腹产。
进手术室前,吴莹哭着对父亲说:“爸爸,一点左右手术,我害怕。”
那一刻,坚强了7个月的吴莹,终于卸掉了伪装。
没有人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倔强的女孩,以为只是*上了自己。
但其实,她背后的家庭,她的医生,也都被推着向前走。
医院,为她集中了全院最好的产科团队和麻醉医生,力保她能挺过这一关。
医生林建华说:
“手术不算大,主要是难,时间也不会长,关键节点在等会儿孩子出来的瞬间,横膈膜马上就下去了,血液动力学马上就改变了。”
这样一来,她原本脆弱的心脏,会承受更大的压力。
如果血压控制不好,吴莹有可能下不了手术台。
在所有医护人员的努力下,这个在妈妈的肚子里待了7个多月,只有g的孩子,还是跌跌撞撞的来到了这个世界上。
母子俩未来得及团聚片刻。
孩子就因为早产,被送到了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而吴莹自己,也被推到了重症监护室。
残酷的事实面前,没有任何侥幸。
即使医生们拼了命的努力,还是未等到一个圆满的结局。
吴莹还是走了。
家人哭作一团,医护人员叹息到:“最苦的是宝宝,没有妈妈多可怜。”
“冒险生子的母亲,很难去说他们是母性的伟大,还是生命的*博。”
吴莹*输了。
她想要一个孩子,孩子的一生,又能向谁要一个母亲?
站在爱情的角度,为了丈夫生一个孩子,真的很让人感动。
但站在亲情的角度:
“生孩子连自己命都不要了,却忘了你的命也是你父母拿命换来的。”
3
应贤梅42岁,失独母亲
年5月,上海市徐汇区一栋高层住宅楼突发大火。
消防战士迅速赶赴现场,实施扑救。
正在执行任务的刘杰,被灼热的气浪掀出了窗外。
从13楼坠下,英勇牺牲,年仅20岁。
应贤梅不敢相信,出事的是自己的孩子。
他那么乖,那么懂事,那么年轻,怎么可能?
刘杰去世后的头一两年,应贤梅和老公在家里面,你看我,我看你,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心情。
有一个孩子,成了他们继续生活的希望和勇气。
她说:“有个孩子你才有个家啊。”
应贤梅和小时候的刘杰
为了怀孕,42岁的应贤梅尝试了4次试管婴儿,全部失败。
年12月23日,医院复查。
第一次看到了宝宝的胎心、小手、小脚……她激动地哭了。
应贤梅说:“医生,我跟你说,明年也是我儿子的本命年。”
医生告诉她:“你的孩子来找你了。”
年6月26日,在经历了10个小时的痛苦之后,她生下了一名女婴。
他们给孩子取名:刘梦湲,是圆梦的意思。
几个小时前,她还痛苦地说:“我真的生不出来了,这比死还要难受,我真的不行了。”
几个小时后,看着女儿安稳入睡的样子,虚弱的应贤梅觉得,一切都值了。
小梦湲满月这天,上海的消防员给孩子送来了迷你消防服。
应贤梅和丈夫,也带着女儿,回到了刘杰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上海市徐汇区消防支队。
或许,对她们一家来说,直面伤口,才能彻底治愈伤痛。
孩子的生日,妈妈的苦难日。
生命的降临是如此艰难,才值得我们年复一年的庆祝。
“养儿方知父母恩”
很喜欢《人间世2》中的一句话:
生命的降临是这样艰难,才值得我们年复一年的庆祝。
但关于生命,绝不是只有庆祝。
生孩子,
对于家庭来说,是又多了一个新生命。
对于这个新生命来说,他拥有了一个新世界。
可对于母亲来说,是用豁出性命的勇气换来的。
就像,医院里最温暖的地方。
只有医生清楚,温馨画面背后的真相:每一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
吴莹之子一周岁,也是吴莹的一周年
上海有5家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
医院妇产科,
承担了上海40%左右的危重孕产妇抢救任务。
这也意味着,一个故事完结了,还有无数个故事在上演。
沉浸在剧情中的当事人和我们,在眼泪和欢笑之后,又会有多少人反思。
社会上,总有人给女性灌输这样的概念:
“一个女人,不生孩子,她的生命就不完整。”
“女孩都是赔钱货,男的才能传宗接代。”
“别人都能生,为什么你不行?”
……
孱弱无知的避孕和性知识,重男轻女的思想偏见,“没有孩子人生就不完整”的愚昧观念,让多少人把女性当成了生育工具。
却没有人告诉她们:
其实,你们的生命和孩子一样宝贵!
生孩子,真的不是女人的必做题。
最后,真心的希望守在产房外面的亲人们:
以后第一句话,
不要再问:“是男孩,是女孩?”
而是问一句:“母子是否平安?”
也祝愿:
每一个因爱而生的母亲,可以身体健康,一直被呵护。
更希望:
每一个孩子,有一天都可以明白,生命之初,我们是如何登场。
因为那一天,为了你的生,只有她,在独自面对死。
《人间世2》
(请戳视频)
▼
来源:花瓣志、今日头条
更多好物精选
限时团购
▼点击阅读原文收听麻辣英语线上荔枝微课
无限次永久回放扫码加群主了解进群详情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