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来早,实干出实绩。
开展中医适宜技术余次,实施中医会诊及辨证论治余人次,完成中医宣教余人次,开具中药饮片处方余个……一个个数字,医院中医全院化工作实绩的有力证明,医院高质量发展写下了鲜活的注脚。
一年时间来,作为推动中医全院化的先锋队,医院医院制定的发展战略,使命在肩,笃定前行,稳步加强与临床科室的中西医联合诊疗,着力推动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有效提升了综合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健康需求,为医院“名中心、做中心、人民健康最中心”的新品牌、新形象、新高度贡献着积极力量。
紧跟时代,开启中医药振兴新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中西医并重,把中医药摆在了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的重要位置,中医药事业也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开启了发展新征程。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近年来,医院新一届院领导班子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山东省中医药大会精神,坚持以学科中心为平台,以中西医融合为方向,建立起中医药资源全院共享管理机制,全力推动中医药全院化、全域化。
医院普遍存在的中医科室特色优势不明确、临床优势不能充分发挥的现状,为进一步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医院于年12月初成立了中医中心。中医中心下设中医内科、中医康复科、中医儿童骨伤科、针灸推拿科、中医生殖科、中医妇科、中医肿瘤科,其中,中医康复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中医妇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单位,中医内科、中医儿童骨伤科是山东省中医药重点专科。
医院发展史上的一项重要举措,中医中心的成立,既表明了医院大力推进学科建设的决心,更为推动中医全院化奠定了基础。
医院作为全市规模最医院,具备科室多、病源多、病种全、支撑条件好等优势,医院综合学科优势,整合中西医优势,进而形成中西医结合双诊疗模式,医院服务增量等方面,具备了无与伦比的优越条件。
年3月,医院经过调研座谈、外邀专家指导,制定出台了《医院中医全院化发展方案(暂行)》和《医院中医药“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中西医融合发展、中医药全院化发展、加强中医药科研和文化建设等工作目标,搭平台、建机制,医院中医药发展的“任督”二脉,激活了中医药发展的内生动力和优势潜力,为实现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倍增、均衡布局指明了方向。
“中医中心自成立以来,中心全体人员牢固树立中医理念,坚定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信心;以发展中医重点学科建设为突破口,大力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医院中医中心、中医妇科主任王长林表示,中医全院化相关文件的出台和实施,为中医中心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中医中心各亚专业科室立足实际开展工作,多措并举推动中医全院化工作
积极探索,绘好中医全院化“工笔画”.
医院制定的中医全院化战略,医院“中医人”胸怀大局,勇于探索,执着前行,一步一个脚印,精心绘好中医全院化这幅“工笔画”。
为进一步践行中医全院化理念,切实促进中西医融合发展,中医中心成立了中医药专家小组,并制定了工作计划、工作制度、专家组职责;制定了中医药诊疗指令性任务,指导全院各临床科室开展中医药诊疗工作;组建了中医MDT(多学科诊疗组),不断加强学科之间的协作和学术交流;开设了中医特色门诊(中医更年期门诊),满足群众中医药服务需求;申报中医药科研项目及继续教育项目,举办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在院内,积极开展中医药知识培训、国家及省市中医药相关政策宣传;在院外,每月开展一次中医药进万家免费义诊活动……
一系列举措的实施,一个个活动的开展,既在全院营造了浓郁的中医全院化氛围,更有力促进了中西医融合发展。
“多学科专家的讲解和帮助,既消除了我心中的疑虑,更让我增强了生活的信心。”在医院国医堂,今年50岁的刘女士对中医更年期门诊以及中医MDT带来的健康福祉赞不绝口。
随着年龄增长,刘女士近年来总是感到心烦意乱,言行举止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虽然各种保健品、营养品吃了不少,但刘女士总觉得“全身不舒服”。为了查明原因,刘女士去过多家医疗机构,也做过各种检查,但常常被告知“身体各项指标正常”。后来,在女儿家长的推荐下,刘女士来到了医院中医更年期门诊。针对刘女士的个体情况,中医更年期门诊组织了中医、妇科、心理科等不同学科的专家进行了会诊,并为刘女士进行了心理疏导和健康指导。
“生活中,像刘女士这样的女性患者有很多,医院寻求医生帮助的却很少。”王长林表示,中医更年期门诊的开设,尤其是多学科专家的参与,为更年期女性提供了个体化、科学化的中西医诊疗方案,收到了良好效果。
在做好临床诊疗服务的同时,中医中心积极筛选并推广中医适宜技术,截至目前,已在全院开展耳针、耳穴贴压、中药涂擦、中药封包、中药熏洗、穴位贴敷、火针、针灸、艾灸、中药足浴、中药灌肠、埋线、点穴等中医适宜技术17项。值得一提的是,中医妇科针对术后患者积极开展中医技术,制定了中医适宜技术加速妇科围手术期快速康复的诊疗流程,显著降低了术后并发症。除此之外,中医中心还整理制定了中药“协定方”15种,并以文件形式发布,使更多患者得到了中医药有效治疗,显著提高了临床效果。
加强合作,“中西合璧”造福广大患者
神经重症患者是否适合中医药治疗?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如何发挥中医药在临床治疗方面的优势?……年1月初,医院神经重症监护病房举办了一场独具特色的中医药项目推广论证研讨会。会上,脑出血性疾病科、脑缺血性疾病科、神经重症监护病房、眩晕失智科、中医科、康复科等不同科室的专家各抒己见,就中医药在神经重症监护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充分的探讨和交流。
医院第一个全面推广中医药临床应用的监护室,一段时间以来,医院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在中医药治疗重症患者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并在中医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意识障碍等疾病方面取得了较好临床效果。“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药对神经重症患者是安全有效的,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应大力推广中医药技术。”神经重症监护病房主任杨坤表示,按照中医全院化工作要求,神经重症监护病房积极与中医中心对接,并常态化开展中西医联合查房,为患者康复提供了多重屏障。
近日,一场理论结合实际的中西医融合联合查房在医院消化中心功能性胃肠病科开展。功能性胃肠病科、中医内科专家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萎缩性胃炎、炎症性肠病的患者以及接受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后患者的诊疗问题,从中西医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综合治疗方案;随后,参与会诊的多学科专家对入院患者进行了现场诊治。
为最大限度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全面推进中医全院化工作开展,医院协调各职能部门,全面放开中医医师权限,打通了中医医师会诊、查房、下医嘱和开展中医技术的障碍,制定了中医查房奖励绩效。中医中心按照专业特长对中医医师进行分组,医师根据各自专业方向每周对不同临床科室的住院患者进行定期中医查房,开展中医药治疗,促进了中西医融合,加速了患者康复。现如今,像这样的中西医联合查房,已成为中医医师的工作常态。
如果说“中西合璧”在神经重症监护病房的常态化开展体现了中医全院化的深度和厚度,那么中西医联合查房在其它临床科室的广泛开展,则体现了中医全院化的广度和宽度。
中医全院化的推广,既提高了临床诊疗水平,也带动了中医亚专业科室的发展。年12月,中医内科、中医儿童骨伤科被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授予“山东省中医药临床重点专科”,展现了中医中心的综合实力。
“中医中心将紧紧抓住中医特色,稳步推进中医全院化,加强与各临床科室之间的协同合作,使广大群众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诊疗服务,为医院发展贡献力量。”王长林表示,中医中心将全力推动中医全院化工作,全力打造中西医融合发展的“泰安模式”,为打造中医药区域医疗中心奠定坚实基础。
记者/张伟通讯员/段金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