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过娃的女士们在产后出院时,应该都会有这样一个经历,那就是,在大夫给开的一堆药里必定有一个中成药益母草颗粒。
这个药为什么这么神奇的成了,一个几乎适合所有女性产后必用的药呢,难道真的必须吃吗?
其实,开这个中成药的大夫往往并不是中医大夫,而中药(包括中成药)的使用是必须建立在严格的辨证基础之上的。
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个药到底是不是真的适合每一个产后的女性服用,什么人更适合?如何用中医的辨证思维来用好这个药?
1
成份分析
益母草颗粒的成份很简单
只有益母草,辅料为蔗糖和糊精
2
益母草
性味:苦、辛,微寒。
归经:归肝、心包经。
功能主治
活血调经,利尿消肿。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急性肾炎水肿。
──摘自《中国药典》
适应症
益母草颗粒的说明书上对该药的作用描述为:
活血调经。用于血瘀所致月经不调,症见经水量少。
3
益母草的使用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见,益母草是用来活血的,多用于治疗由瘀血引起的月经量少的。
同时,通过以上文献资料我们还可以看出益母草性质是微寒的,可以活血,也可以利尿治水肿。
也就是说这个药适合治疗的是偏热的瘀血性疾病,同时最好有身体某部位的水肿、积液。
瘀血引起的妇科疾病常见的有:
带明显血块的痛经或月经量少、闭经、恶露不尽、宫腔积液等。
这里用药的必要条件是瘀血,必须有瘀血才可以使用。如果只是身体气血虚弱导致的以上症状,用了益母草不仅毫无效果,还有可能加重病情甚至引起出血。
益母草虽然药性偏寒,但在中医处方里仍然非常常用,因为汤药处方可以灵活配伍,在同一个方子里益母草再配上几味热性药,也同样可以用于寒证。
但在益母草颗粒里,没有其它任何药材的搭配,那这个药就只能使用在热证上。宫寒、身体虚寒或者虚弱的人用就不合适了。
4
产后使用
不适用状态
我们知道女性在分娩时会消耗大量的体力、气血,所以产后的女性常常是偏于虚弱状态的。
恶露的排出过程,人体自身有一个自然的过程,一般在产后4-6周会完全结束。这个自然的过程是不需要过多人为干预的,用活血药去促进排出就更不合适了。
一般来说,产后的妈妈处于气血虚弱的状态,如果直接用苦寒的活血药就相当于虚人用“泻药”,很显然是对身体不利的。
适用状态
当过了产后42天时,仍然恶露不尽,这时候如果伴有肚子疼,恶露颜色晦暗、有血块才需要益母草颗粒,甚至是生化汤的的干预。
所以,结论就是益母草颗粒在产后并没有什么必要吃,生化汤也并不是产后必备。它们只能出现在恶露不尽,同时确实属于瘀血在子宫内时才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