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世界上最贵的房子是子宫。作为肩负重任的生殖器官,除了孕育生命,子宫也产生月经。地位越重要,责任也越大。诸多妇科疾病都跟子宫息息相关。当子宫“生病”时,月经和分泌物都会出现异常,一起来看看吧:
子宫的构造和可能发生的疾病
子宫坐镇盆腔中央,形如一个倒置的梨形,前后略扁。子宫分为子宫体和宫颈两部分,子宫宫体壁由内往外分为子宫内膜层、肌层和浆膜层。
子宫内膜
位于宫腔表面,表现为粉红色粘膜组织,在卵巢性激素作用下,上演“周期性”变化而剥落,跟着经血一起排出。如果经量陡增或异常出血,需警惕是否有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甚至是子宫内膜癌。
子宫肌层
子宫肌层最厚,也是子宫肌瘤发生的部位。大多数肌瘤藏匿于肌壁间,一部分肌瘤往浆膜面生长,并突出于子宫表面,形成浆膜下肌瘤。还有一小部分肌瘤“剑走偏锋”,往宫腔方向生长,突出于宫腔,形成粘膜下肌瘤。子宫肌瘤的生长、增大,会引起月经出血过多、经期延长,严重可致贫血、排尿困难、便秘等症状。如果子宫内膜“鸠占鹊巢”打入子宫肌层内部,可引起子宫腺肌症,出现月经量增多、加重痛经。
子宫浆膜层则覆盖于子宫体底部及前后面。
宫颈
子宫颈的主要构造为结缔组织,颈管表面为高柱状上皮,突出阴道部分表面的位置,覆盖着鳞状上皮,表面光滑。两种上皮交界的部位历来是癌症的“必争之地”,宫颈癌的好发部位。常见的宫颈疾病是宫颈炎,伴随分泌物增多、外阴瘙痒灼热、同房后出血等症。长期不治疗不干预,可致宫颈息肉或宫颈肥大。如果是同房后出血,可能是宫颈癌的早期症状,建议及早就医。
关于月经周期
在月经周期中,子宫会经历哪些变化呢?月经是由于子宫内膜周期性剥落和出血形成,跟卵巢的周期性变化保持“同频”。卵巢拥有内分泌功能,主司雌激素、孕激素和雄激素的分泌。
一般来说,规律的月经周期为21-5天,分为个阶段。不同阶段,分泌物的性状也有差异,具体参考如下:
卵泡期
从第5天到第14天,是卵泡期“登台亮相”的专场,雌激素呈现一个分泌高峰,随着雌激素分泌增多,子宫内膜也在悄悄“上演”增生、修复,出现增殖期变化。子宫肌层细胞增生肥大,血运载量增加,以维持子宫发育。这个阶段,宫颈口松弛、扩张,宫颈粘液增多,分泌物稀薄、富有弹性,易拉成丝状。
*体期
从月经第15天一直到第28天,为*体期,雌激素出现第二个分泌高峰,此时孕激素也迎来分泌高峰。在孕激素的影响下,子宫内膜结束增生,进入分泌期,子宫内膜继续增厚,富含营养物质,利于受精卵着床。子宫平滑肌的兴奋性明显降低以抑制子宫收缩,为受精卵着床做好准备。宫颈口处于闭合状态,粘液分泌减少,性状黏稠。
月经期
第1天到第4天即为月经期,如果没有受孕,雌孕激素“谢幕”,子宫内膜剥落伴随出血排出体外,形成月经。
除了雌孕激素,雄激素也会对月经产生影响。如果雄激素分泌过多,可对雄激素产生拮抗作用,延缓子宫发育及内膜的生长、增生,引起月经失调。
子宫作为女性最重要的生殖器官,正常的月经周期受雌孕激素的调配。如果出现月经失调、分泌物异常,需及早就医,排查是否存在子宫病变。
资料参考:复医院,原文《子宫好不好?先看月经有没有这些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