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赵鸿飞通讯员向雨航/文通讯员张文新/图
看东西模糊或者视野范围缩小了,很多人会认为是眼睛视力出问题了。33岁的深圳男子肖风(化名)突然看东西模糊,视野也变窄变小了,他以为自己是手机玩多了导致视力下降,没想到竟是脑子里长了个“垂体瘤”。
5月8日,为解决垂体疾病患者误诊、漏诊的难题,华中医院第四届中国医师节暨“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活动——南山垂体疾病诊疗中心揭牌仪式及义诊活动在该院举行。
揭牌仪式后,国内两大知名垂体疾病诊疗团队——医院神经外科王任直教授团队、医院神经外科王海*教授团队,医院神经外科张庆华教授团队为近名垂体疾病患者进行了义诊,并对贫困患者进行手术资助。
右眼视野变小变窄了,原是脑瘤在作祟
3个月前,肖风在上班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看东西比往常模糊了很多。他随手遮住左眼后,右眼看到的视野变窄变小了,很大一片都是黑茫茫的,好像被东西挡住了一样。
起初,他以为是手机玩多了,视力下降了。然而,这种状况持续了3个多月,影响了工作和生活。于是,医院的眼科就医。医生做了相关检查后,告诉他不是眼科疾病,疑是脑部神经的问题,医院的神经科外科就诊。
视力下降了不是眼科疾病,是脑部出了问题?肖风有点怀疑医生的诊断。于是,他又来到华中医院(医院)的眼科就诊。详细了解他的病情后,眼科医生给他做了视野检查,发现他的右眼视野缺损了四分之三,怀疑他患的是垂体疾病,推荐他到神经外科。
在该院神经外科门诊,根据肖风的病情和相关检查,接诊的张庆华主任考虑他患了“垂体瘤”,立即安排他拍了头颅CT。CT结果应证了医生的初步怀疑,他的脑部“鞍区”有一个巨大的圆形占位。初步诊断为“垂体腺瘤”,并将他收治入院。而入院后的MRI(核磁共振)检查结果也显示:考虑为“垂体腺瘤并卒中出血”。
“患者的肿瘤很大,已严重压迫到视神经和重要血管,且出现肿瘤卒中出血,需要立即手术治疗。”华中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谈山峰介绍。于是,神经外科立即组织多学科会诊,确定手术治疗方案。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决定施行“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
从鼻孔进入颅内,微创手术精准切除巨大垂体瘤
“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是一个微创手术,从鼻孔入路,利用自然的腔隙到达肿瘤位置,不用开颅,此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恢复快,更精准、更安全,术后并发症小,是垂体瘤患者的治疗选择。神经内镜具有更加清晰的手术视野、立体感更强。但同时该手术难度也非常高,因为垂体位于大脑深处,周围都是大血管及重要的神经,对手术操作具有较高的要求。
不过,这样高难度的复杂医院神经外科团队来说不是问题。该院脑科中心兼神经外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张庆华教授是深圳市年引进的神经外科专家,他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千百万人才”、深圳市地方级领*人才,擅长复杂颅底肿瘤切除,先后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地学习垂体相关疾病的诊疗技术,多年来一直专注于内镜辅助下经鼻切除垂体瘤手术,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4月29日下午,在手术室、麻醉科等科室通力配合下,张庆华主任主刀,副主任医师谈山峰、主治医师陈显金协助,在神经内镜的辅助下,经鼻孔“潜”入肖风的颅内,精准地为他切除了一个直径2cm大的垂体瘤,且神经、血管及正常垂体保护完好,术中仅出血20ml。用时2个小时,手术顺利完成。术后,他恢复良好。
5月8日,肖风顺利出院,他的视野缺损情况也在逐渐恢复中。
“垂体瘤”症状五花八门,绝大部分可带瘤生存
垂体腺瘤,俗称“垂体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肿瘤。常有头痛、视力下降、视野缺损、月经紊乱、性功能障碍、不孕、不育等表现。国内知名的垂体瘤专家、医院神经外科王任直教授介绍,垂体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其发病率高达17%,其中有20%是侵袭性的,即肿瘤已经突破垂体瘤包膜,侵袭周围的血管和组织结构。在侵袭性垂体瘤里,也仅有5%的肿瘤是难治性的,这部分垂体瘤在经过治疗后,也仅有千分之一乃至万分之一才会变成癌。
人体的垂体很小,重量虽不到1克,却是人的内分泌中枢,掌管着甲状腺、肾上腺和性腺功能。因此,垂体瘤会引起内分泌功能的改变,其临床表现也多种多样。垂体瘤有两大主要症状,一种是压迫症状,引起视力和视野下降等,另外一种就是内分泌功能紊乱,引起闭经、泌乳、不育、性功能下降、乏力、肢端肥大、相貌改变、高血压、高血糖等等。
由于垂体瘤诊疗的复杂性,以及症状五花八门,临床上易出现漏诊和误诊。“很多患者疲于辗转多个学科,在发病的早期不能得到及时确诊,延误了治疗。”王任直教授说,建议患者就诊时到多学科协作的垂体瘤诊疗中心就医,进行规范诊疗和随访。
多学科合作,共建垂体疾病MDT模式
近年来,深圳市垂体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青壮年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此前,医院设立垂体相关疾病的诊疗中心。5月8日,为了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垂体疾病的规范诊疗率,南山垂体疾病诊疗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据介绍,医院神经外科和内分泌科牵头,协同影像科、病理科、肿瘤内科、麻醉科、眼科、妇产科等多个学科,建立垂体疾病多学科协作(MDT)诊疗模式,通过MDT帮助患者获得了规范化、个性化、全方位的“一站式”高质量诊疗。
张庆华主任表示,该中心的成立将提高南山区垂体疾病的诊断效率和规范诊疗流程,为垂体瘤及相关疾病的患者提供更优质的规范诊疗,让垂体疾病患者看病就医“少走弯路”。
未来,该中心还将建立垂体疾病数据库,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海量医疗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归纳和分析,开展相关临床研究,构建更高效的临床诊疗辅助解决方案,指导临床医生制定更合理的诊疗策略,为患者提供更加个体化的诊疗,进一步提高垂体疾病的治疗率。
值得一提的是,南山垂体疾病诊疗中心还聘请了王任直教授作为中心的学术顾问,定期对疑难复杂的垂体相关疾病集体会诊,献计献策,为诊疗中心把好最后一关。
华中医院院长邓启文表示,南山垂体疾病诊疗中心的成立将有效打破科室的壁垒,促进多学科协作和融合,充分发挥团队作战优势,使垂体瘤患者得到个体化治疗和长期随访管理,有效提高诊疗效率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同时,该中心将与国内外其他垂体疾病诊疗中心保持长期交流、合作,共同提高垂体瘤的规范诊治水平,医院在该领域科研与临床水平的全方位提升,更好地为粤港澳大湾区百姓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审读:孙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