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hunan.ifeng.com/a/20170705/5797804_0.shtml穴位名
隐白Yǐnbái,出《灵枢·本输》。隐即隐蔽,白即白色,穴居隐蔽之处,其肉色白,故名隐白。
经属
属足太阴脾经。是足太阴脾经的井穴,五行属木。十三*穴之一(*垒)。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
取法:正坐垂足或仰卧,在()指内侧,距趾甲角0.1寸处即是。
作用与主治
作用:调经统血,健脾回阳
主治:腹胀,便血,尿血,崩漏,月经过多,癫狂,多梦,惊风,昏厥,胸痛,衄血,吐血,下血,呃逆,纳呆,腹痛,暴泄,尸厥,烦心,梦魇,不寐,急慢惊风,上消化道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痉挛,急慢性肠胃炎,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休克,泄泻,带下,呕吐,癫痫,心痛,喘息,胸满,子宫痉挛,牙龈出血,鼻出血,小儿惊风,癔病,消化道出血,腹膜炎,急性胃肠炎等。
配伍
1、配大敦穴治昏厥,中风昏迷。
2、配厉兑穴治多梦。
3、配气海穴、血海穴、三阴交穴治月经过多。
4、配脾俞穴、上脘穴、肝俞穴治吐血,衄血。
5、配足三里穴治便血。
6、配地机穴、三阴交穴治疗出血症。
刺灸法
刺法:浅刺0.1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灸法: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不宜瘢痕灸。
文献摘要
《*帝内经灵枢·热病》:气满胸中喘息,取足太阴大趾之端,去爪甲如韭叶,寒则留之,热则疾之,气下乃止。
《针灸甲乙经》:气喘,热病,衄不止,烦心善悲,腹胀,逆息热气,足胫中寒,不得卧,气满胸中热,暴泄,仰息,足下寒,膈中闷,呕吐,不欲食饮,隐白主之。腹中有寒气,隐白主之。饮渴,身伏多唾,隐白主之。
《针灸大成》:主腹胀,喘满不得安卧,呕吐食不下,胸中热,暴泄,衄血,尸厥不识人,足寒不能温,妇人月事过时不止。
《针灸大成》:下血,主肠风,多在胃与大肠,针隐白,灸三里;吐衄血,针隐白、脾俞、肝俞、上脘。
《针灸聚英》:小儿客忤,慢惊风。
《杂病穴法歌》:尸厥百会一穴美,更针隐白效昭昭。
《医宗金鉴》:隐白主治心脾疼痛。
更多穴位知识:
1.打嗝不停歇,按按攒竹穴
2.中渎穴可治疗胆绞痛
3.阳陵泉,可治疗胆绞痛、心绞痛、胃下垂等多种疾病
4.痛经,揉按合谷穴
5.点按无名指的这个位置,快速缓解偏头痛
6.心律不齐的自我缓解方法:揉按内关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