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载于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6(01):65-70.DOI:10./cma.j.issn.-..01.
产后出血是孕产妇在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是全球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1,2]。WHO于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在每年全球死亡的孕产妇中,发生产后出血的占25%[3]。产后出血的发生可能会引起失血性休克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影响孕产妇身心健康甚至威胁生命。因此,产科的医护人员对产后出血早期预防、早期识别和准确干预非常重要。产后出血患者大多存在一个或者多个危险因素,产科医护人员在诊疗护理工作中,重视筛查危险因素,建立完善的产后出血预警评估机制,对降低产后出血率具有重要意义[4]。本研究的重点是对产科医护人员进行产后出血评估的现状调查,为研发科学、有效、实用的产后出血预警评估工具及改善产科临床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必要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于年4月6?—13日,选取全国92家医院的名产科医护工作人员进行调查研究。纳入标准:(1)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在产科工作的医护人员及管理人员;(2)无理解及沟通障碍;(3)知情且愿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实习医生及实习护士。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基本要求。
(二)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及专家咨询自行设计调查问卷。
1.专家
本研究共邀请3名专家,医院管理者及在产科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者,其中主任护师1名、副主任护师2名。专家对问卷各条目的内容、语言措辞及逻辑顺序等方面提出修改意见。根据专家意见修改问卷后再次进行第2轮专家咨询,修改后的问卷专家意见的一致性较好,内容效度为0.86。
2.问卷内容:
(1)一般资料。医院的区域、级别、类别、性质、规模、产科年分娩量,以及调查对象的年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职务。(2)产后出血评估现状调查。是否对孕产妇进行高危因素的评估,评估的人员、方式、时机,出血量测量的方法,认为产后出血高危因素评估工作存在的困难等13个问题。
3.资料收集方法:
将电子版调查问卷发至中华护理学会管理委员会及中国妇幼保健学会助产士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