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吃什么药呢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50920/4698984.html有一个品牌,只用了三年时间,就把业绩从0卖了80亿。
也把创始人推上了中国首富的宝座。
它就是——三株口服液!
那么曾经风靡全国的三株口服液,为何销声匿迹了?
一,吴炳新其人
吴炳新生于年,山东荣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说来也是命苦,吴家本就家境贫寒,生活不易。
他才5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没满一年,母亲也跟着撒手人寰。
可怜吴炳新从此就只能和哥哥相依为命,两个半大孩子吃了上顿没下顿的。
别说读书了,连吃饭都成了问题。
为了生计,到八岁时就和大人一样下地干农活了。
等到新中国成立,11岁的吴炳新总算能上学了,可他十分聪明,只用了四年就学完了整个的小学课程。
可惜家里穷,实在供不起他再上学,也只能就此作罢。
吴炳新16岁时,正好碰上全国成立初级社,他立刻抓住机会,自荐到社里当会计。
说来也是能干,吴炳新干了没几年,就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当上了11个高级社的总会计。
但他并没有就此安稳下来,吴炳新20岁时和亲戚一起来到包钢,成了一位正式工。
因为过去有做过会计的经验,入职没两年吴炳新就成了一位主管会计。
众所周知,那个年代的工资实在算不上多,吴炳新也没少为这个烦恼过。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他打听到厂里的销售员赚的比较多,立刻投身到了销售行业。
要说吴炳新也是个人才,没几年他就又坐上了销售科长的职位。
不仅在城里安了家,娶了媳妇,还生了娃,日子倒也红红火火的。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时间很快来到年。
干了多年销售的吴炳新,早已养出了敏锐的嗅觉,意识到了改革开放的浪潮。
立刻选择了下海,想要抓住机遇,从此换一种活法。
然而命运总是爱跟人开玩笑,就在吴炳新准备大展拳脚之时,他的身体却出了问题。
生了很严重的肝病,一度被下了病危通知书。
吴炳新自幼父母双亡,过了多少苦日子才有现在的好日子,老天爷居然又给他判了死刑。
人人都说他命苦,可他偏偏不信命!他在心里发誓,自己非要好好的活着不行!
第二年他到厂里辞了职,一边治病,一边想着做生意。
他和老婆卖过豆芽,承包过糕点厂,也开过商场,经营的倒也有声有色,可这离吴炳新心里的商业蓝图还差得远呢。
直到他接触到了保健品!
当时全国各地到处兴起开发区,吴炳新赶了回时髦,和儿子一起到淮南开发区开了一家拓销公司。
其实这时候他心里也没个底儿,不知道该做什么生意。
满心只抱着:只要不犯法,能赚钱,我什么都能拓销。
二,成立三株
也是赶巧,当时天安正好面世。早前吴炳新生病的时候,就没少研究什么中西医、保健品之类的东西。
因此他一听到天安的消息,就觉得这东西有市场。
吴炳新判断对了市场,却没判断对产品,天安来了个出师不利。吴炳新却不甘心,他觉得自己大方向应该没判断错。
所以当听到昂立1号竟然卖不出去,挤压成堆后,即可判断:这次有搞头。
吴炳新顿时自告奋勇,挑起了为昂立1号的宣传、销售工作,这一次他没判断错!
而吴炳新也接着这股东风,乘风而起,让自己的拓销公司在两年时间里遍地开花。
一年的销售量更是达到了1亿,转下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
年,58岁吴炳新才开始真正的创立三株。
虽然不年轻了。可吴炳新却人老心不老,想要创造一个中药王国。
为了实现这个商业蓝图,三株开始了大规模收购行动,甚至花了3个亿,在半年内就收购了17家公司。
然而吴炳新却并不满足,还有再收购20家的打算。
除此以外,他对手下的员工,要求也十分严格,采取了*事化管理。在销售渠道上,不仅锁定了城市居民,还把目光放到了农村的广大天地上。
吴炳新不惜斥巨资进行大量的广告宣传,不仅在央视和各地方台的*金时段投放广告,还在街头巷尾都刷上了广告。
这时候的他,显然已经被利益冲昏了头脑。
为了宣传三株口服液的神奇药效,给自己穿上了白大褂,从一个商人摇身变成了自己是科学家,声称三株口服液含有双歧杆菌,可以调理治肠胃。
不光如此,吴炳新还专门请人扮演医生,上节目宣传三株口服液,能治百病。
更令人不得不服的是,他还找了一些“患者”来现身说法。
感激涕零的“患者”当着全国观众的面,声泪俱下:
“我的胃病都是喝三株口服液治好的!”
“多亏了三株口服液,我的糖尿病好多了!”
“我的肾不好,喝了三株口服液立马龙精虎猛!”
这样的广告一经播出,三株口服液的销售额直线上升。
仅仅是这一年,他们公司的销售额就达到了80多亿。
三,三株的大危机
在吴炳新这样的广告洗脑下,许多农村人纷纷信以为真,简直把三株口服液当成了神丹妙药。
吴炳新自得于自己精明,看着大把花花绿绿的钞票进账,不知道他已经给自己挖好了坑。
湖南汉寿县,已经70岁的陈伯顺,近来日子不太顺。
原来他患上了尿频的毛病。再加上年纪大了,腿脚也不便利,这个病没少给他带来困扰。
农村的医疗条件也不好,陈伯顺找村里的医生拿了机会要,都没有用。就在这时他在电视上看到了三株口服液的广告。
看着患者们都在说自己喝了三株口服液以后,什么病都没了,老人家顿时动了心思。
三株口服液卖的可不便宜,十瓶就得元,在人均工资几十块的年代,这钱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
可为了有个好身体,陈伯顺还是咬着牙花了这个钱。
本以为就此会和医生说的那样,延寿十年。
喝头两瓶时,不知道是心理作用还是药真的见效了,老人家明显感觉自己的身体好多了,心里还不止一次的感叹,这钱花的值!
可等到喝到第八瓶时,老人家再也没醒来了!
治病的药,要了人命,这还了得。
当地媒体很快把老人家喝了三株口服液之后死亡的事等在了头条,一时间舆论哗然。
而老人的儿子也一纸诉状,将三株口服告上法庭。
一审判决时,法院判定三株公司败诉,需要向死者家属赔偿29.8万元。
没收万非法所得,卫生部也随之对其下达红头文件,要求三株停产整顿。
三株公司自然不服,选择上诉,可一审的判决书和红头文件,成了压垮三株口服液的最后一根稻草。
湖南当地的三株口服液出现了0业绩,曾经的保健品教父一时间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上百间子公司停业,工厂停工,所有的办事处也都被关闭了,十几万员工面临下岗!
吴炳新的中药王国,轰的一声倒塌了。
四,峰回路转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三株就此狼狈落幕时,湖南最高院在一年之后,对陈伯顺老人服用三株口服液后死亡一案做出了最终判决:
三株胜诉,老人患有冠心病等多种疾病,死亡原因与三株口服液无关!同时也已经明确了三株口服液是安全无*、质量可靠的保健产品。
这一场胜利对吴炳新来说,来的太迟了。
三株的这艘大船已经驶离了保健品的c位。而且众所周知的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老百姓心里已经认定三株喝死了人,不是你说不是就不是的。
已过耳顺之年的吴炳新即不服气,有不服老。
他决议怎么倒下去的就要怎么站起来,一定要东山再起。这时候有人向吴炳新提议,放弃三株,重新在塑造一个品牌。
三株是吴炳新的心血,他实在不舍得就这么舍弃。
思考再三,还是请了旗下的广告公司,到市场上做形象调研:老百姓心里究竟还认不认可三株?
结果发现市场上除了30%讨论三株外,剩下的人并没什么负面印象。于是为三株重新做商业部署,以药品为主,转向化妆品方向发展。
新冠疫情肆虐时,三株也曾杀回来,让市场上多了一个五株口服液,但目前来看,三株再也没有成功复刻过96年的巅峰。
事实证明,当一个企业不再踏踏实实做产品,只想着怎么夸大其词宣传时,他就为自己埋下了祸根,并将为其付出代价。
而且仔细研究就会发现,三株的坍塌,陈老汉的死亡只是一个引子而已。
实际上,吴炳新的公司内部问题更大。
首先在公关反应能力太差,在舆论最开始不能控制局势,只会客观的陈述原因,而不对社会、媒体、静观态势的老百姓们做交代。
以至于老百姓们只知道陈老汉喝三株口服液喝死了,口服液一定有问题。
却不知道当事人不仅年纪大,还百病缠身,身体素质本来就差。
其次,三株公司没有在事情刚出时就引起注意。
早在陈伯顺之前,广东和成都都出现过类似的问题。
这说明吴炳新和三株公司对消费者并不重视,由这一点上看,三株后来的下场也不算冤。
再者,三株面对媒体时太被动,对方已经做出了先入为主的不实报道,居然无动于衷,眼睁睁的看着三株的信誉一败涂地。
这么看来,三株的下场似乎是必然的,只是一场意外让灾难提前了而已。
结语
说到底三株口服液只是保健品,并不是治病救人的灵丹妙药。
可三株公司却利用老百姓的信任,吹起了牛,做起了虚假宣传。
这何尝不是对那些怀揣希望,病急乱投医的患者的欺骗呢?
何况三株的药价实在不便宜,可他们却昧起良心在农村大肆宣传,和在本就不富裕的农民患者口袋里抢钱何异?
任何事情想要长久,都要学会打稳根基,世界上没有捷径可走!